《沉默的共谋》 第6章 在线阅读
从哪开始呢?
一切都被时间冲刷得模糊不清。
我起身,从书架最顶层取下一只蒙尘的旧木盒。
里面装着我的大学时代:几张褪色的照片,几枚校徽,还有一个小巧的信封。
打开信封,里面是三枚银杏叶形状的黄铜书签。
这是刘澈安在获得那个全国性文学大奖后,用奖金特意定制的。
社团迎新会结束后,他给到场的新生每人发了一枚书签。
我拿到的是那枚刻着「前程似锦」的。
正当我准备离开时,他却叫住了我,将剩下的两枚书签——包括一枚刻着奇怪字母「I.A.I.」的一起递给了我。
他的举动很自然,像是忽然想起一件小事。
「拿着吧。」
他语气平淡,几乎听不出情绪。
「另外两个新生,大概不会来了。」
我愣愣地接过。
他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不再是学长的温和,而像是一种冷静的审视。
他忽然问:
「你觉得,诗是什么?」
我没想到会有此一问,凭着本能仓促回答:「是……说不出口的话。」
他闻言,眼底那丝审视的意味瞬间消散,又恢复了往常的温和,甚至极淡地笑了一下:
「说得不错。所以,话可以说出口,但诗需要被读懂。」
说完,他点了点头,便转身去收拾桌上的社刊了。
整个对话过程可能不到三十秒。
对我而言,这是整个学期里与他最长也最接近内心的一次对话。
但于他,或许只是社团活动结束后,一次即兴的对某个看起来还算认真的新生的随口一问。
可正是这种「随意」,这种他可能转身即忘的「瞬间」,却让我将这三枚书签,尤其是那枚独特的,珍藏了十年。
如今,十年过去,当我重启调查,这枚与众不同的带有他亲笔签名的书签,自然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起点。
我看着那行冰冷的缩写,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。
我必须从这里开始。
我重重地敲下了标题:
「关于刘澈安坠亡案的疑点分析——基于十年后的重启调查」
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,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,甚至有些刺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