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沉默的共谋》 第2章 在线阅读
刘澈安。
这个名字跳出来的瞬间,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猝不及防地攥了一下,闷得发疼。
记忆如同断线的珠子,噼里啪啦地砸回脑海。
十年前,我刚入大学,懵懂怯懦。
社团招生尾声,我晃到望川社的摊位前。
那里只安静地支着一张桌子,刘澈安学长坐在那儿,像一脉安静的溪流。
他对身旁的同学低语:「读诗不能只用眼睛,要用这里。」
说着,手轻轻点向心口。
随即,他转向迟疑的我,眉眼一弯,拍了拍身旁的空位:
「过来坐吧。望川社别的不敢说,但一个能安心读书的位置,永远都有。」
那句话的温暖,在我后来读到他写故乡秋雨的散文时,得到了最终的确认。
那篇文章字字平实,却将乡愁与时光流逝的怅惘,写得刻骨铭心。
我于是明白,他那份温和的力量从何而来。
那天下午,我签下了名字。
就这样,我在属于我的那个位置上坐了下来。
但很快我便发现,刘澈安的温和,并不仅限于那个角落。
他更像是悬于整个校园夜空的一颗星,光芒温和,但距离感清晰。
他是文学院绝对的风云人物:连续三年的国奖得主,辩论场上锋芒毕露的最佳辩手,高踞保研名单的榜首。
他面容清秀,带着干净的书卷气,是许多女生口中「从古典文学中走出的才子」。
难能可贵的是他毫无骄矜之气。
无论对师长还是我们这些笔触稚嫩的新生,他都一视同仁。
社里讨论时,他总能精准捕捉每个人发言中的闪光点,轻轻点拨,便令人茅塞顿开。
他的读书笔记与写作心得,也向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。
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,钦佩里带着些许崇拜。
他身边似乎总是环绕着一种光晕,女友程芷画是外院的院花,家世好,气质佳。
两人并肩走在银杏道上,便是一道令人艳羡的风景,完美得像一幅精心构图的海报。
而我,只是角落里一个沉默的仰慕者,远远看着他发光。
偶尔在社团活动时能和他搭上一两句话,得到他对我一篇蹩脚小文的几句指点,就能开心一整天。
为了能跟紧他的步伐,我发奋学习古典文学和外语,只为能和他有更多话题。
他是许多人青春梦想的具象化,美好得不真实。